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智慧教育研究分会联合《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以“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为主题邀请一批国内知名学者进行笔谈。
其中,马陆亭教授围绕通过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展开论述,主要观点有:
其一,科技和人文是强国建设“机之两翼”。科技助力个人与社会发展,人文提升幸福感与社会凝聚力。科技是硬实力,人文是软实力,国家综合国力体现在经济、军事、科技、人才,根源在教育和文化。因此,科技和人文作为现代化国家的“机之两翼”,是国际竞争之力量、国家富强之支撑、社会繁荣之根本、个人幸福之源泉、学生成长之要义,二者缺一不可。
其二,素质教育是融合科技和人文的中国原创教育思想,它起源与发展于中国的教育实践,反映了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探索。素质教育对学生个体而言体现着对专业教育不足的改善,对学生群体而言体现着对提高培养质量的针对性问题解决,对整个高等教育而言体现了对国民素质提升的要求。这其实就是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但尚未达到协同。在21世纪的前20年,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总体是沿着扩宽口径的方向发展的,也是在务实地推动着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如今,强国建设需要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重要性凸显,应坚持并弘扬这一契合时代的教育思想。
其三,要以专业教育为基础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是使年青一代社会化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基本手段,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使受教育者以其专业能力得以自食其力和服务社会。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属于专业教育,高级专门人才应有其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基本要素为知识、技能、思维力,三者为通用要素,学生受教育就是使这些要素水平得到提高并构建出结构。不同专业、层次、类型教育对三要素的要求组合不同,由此实现整个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每所高校的育人特色。
其四,要以素质教育实现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同。高级专门人才需科学理性与专业精神,这些靠专业教育培养,而人类文明进步需要科技与相应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兴起,从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到避免过窄的专业教育,再到上升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在针对人才培养的问题而寻求突破。当前,强化科技与人文教育协同是素质教育的前进方向。现代科学与社会愈发复杂,对二者协同期望增大。虽素质教育推动了二者融合,但协同不够。后续应强化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基于专业与通识教育结合的素质教育。